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好运的九零年代第278节(1 / 2)





  刘向东:“扶贫刷刷好感,顺便赚点钱。”

  “这不就行了。”梁好运说。

  刘向东恍然大悟:“对!我们又没想做大做强。”当即决定干。

  刘向东比段老三小十来岁,虽然有五十了,但保养的好,近几年很注重养生,不论皮肤状态,身体机能,看起来也就四十五六。

  从乳制品到养猪,跨度大,怕段老三的身体吃不消,刘向东就把此事揽过去。

  给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就不能小打小闹。

  刘向东没养过猪,但他以前听人说过,养猪不赚钱。他就打算赚个零花钱就行了。

  八月十五前夕,第一批猪出栏,资金到账一核算,刘向东吓了一跳。

  元旦又卖一批赚的也不少。元旦假期,刘向东飞回帝都,先去梁好运那儿。

  他忘了提前打电话,家里除了张爷爷和江大姐,只有张跃民。

  张跃民不是外人,刘向东当即打开电脑把数据调出来。

  “老三怎么说?”张跃民问。

  刘向东摇了摇头:“他说小钱。一年赚的没人一个楼盘弄得多。不过他也就瞎嘀咕。让他干,他这么大岁数也干不动。跃民,我打算扩大规模。”

  “可以。但先做市场调查。”张跃民想起一件事,“还记不记得十多年前,猪肉价格大跌,有关部门亲自去好运公司找她,让她买猪肉?”

  刘向东忘了,“你是说猪肉赚钱,大家跟风养猪?”

  “现在猪肉价还好。我是提醒你们盯紧市场,及时调整。”

  刘向东点头:“真像你说的那样,提前转手。当地百姓在我那儿上几年班,手里有钱也可以自己做点别的。至于以后,是当地政府的工作。我什么都干,要他们干什么。”

  “能及时抽身就好。”

  刘向东:“我们这把岁数,钱赚够了,求的不过是个稳。”

  “老三就不像你这样想。”

  刘向东嗤笑一声:“他不想也没用。你和好运不支持,我不同意,他心里虚,别人再撺掇他也不敢。再说,他也没钱。”

  “钱呢?”

  刘向东:“在嫂子哪儿。他想买辆超跑都得找嫂子要钱。嫂子训他,年纪轻轻的儿子都没要,他烧什么烧。还不许我借给他钱。”

  “怎么没找过我们”

  刘向东笑道:“不敢。你肯定说他,也不看看自己多大岁数。”

  张跃民想了想,他真有可能这么说:“晚上别走了?”

  刘向东跟助理和保镖一起来的,到胡同口让保镖和助理在附近找个酒店住下,他只身前来张家,便是打算明天再飞总公司找段老三“汇报”。

  又一年过去,房地产依然不见萎靡。段老三又忍不住跟刘向东嘀咕,房产公司处理早了。

  刘向东有今天成就,家大业大,多亏抓住机遇。在他看来“养猪”就是新机遇。国家很关注贫困地区,反而对房地产颇有微词。对于他的话,刘向东是左耳听右耳朵出。

  在总公司呆几天,刘向东再次飞去他的养猪场。春节又赚一笔。

  刘向东干劲十足,他的养猪场多,当地百姓赚到钱,人均收入上去,当地政府也努力,年中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梁好运、段老三和刘向东三家收到大阅兵的邀请函。

  段老三拿到邀请函,终于不再念叨房产公司。阅兵结束,迫不及待地回家跟兄弟姐妹显摆现场看阅兵的感受。

  亲戚朋友羡慕,公司员工与有荣焉,段老三走路生风。就在他得意即将忘形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全国停工停产。

  对于疫情,梁好运很有经验,刚在电视里看到专家前往疫情爆发地,梁好运就从国外订购一大批口罩、酒精等物。

  她倒是想找国内企业,可工厂放假,企业想接订单也没法生产。

  这批物资降落帝都机场,梁好运本打算拉去公司,留年后开工分给工人。恰逢此时在网上看到很多医院缺口罩,她不信当地政府,当即给张跃民的二舅去个电话。

  二舅有个儿子是军人,常年呆在部队,见面的机会少,跟张跃民感情一般般。可肥水不流外人田。

  赵新宇的叔叔要没退休,梁好运肯定把物资一分为二。他退休好些年,梁好运就把这批物资交给表弟。

  这场灾难太突然,部队也慌。表弟带着大批物资找领导,希望由前去支援的军医带过去。领导反而踏实——上下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梁好运买口罩的时候,曾告诉过段老三和刘向东。俩人也买了,但不如梁好运大手笔,也不如她速度快。误以为跟早年“非典”一样,来的迅速走的也迅速。

  梁好运的物资出现在电视里,段老三跟刘向东打电话感慨,“难怪古韵她们都愿意跟好运干。好运真是一点没变。”

  “还是头发长见识短吗?”刘向东反问。

  段老三:“现在看来还是有点。”

  这场疫情来得快,有关部门最初很慌,因为迅速,众志成城,所以不过一个月就控制住。

  阳历三月,春暖花开之际,工人一个不少的回到工作岗位,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房地产却不行了。

  段老三第一次听说一个很大的房地产破产,久久不能回神。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打给张跃民:“我怎么感觉要变天。”

  张跃民想挂断:“你才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