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章(1 / 2)





  沈采薇扬起眉,撒娇似的道:“没事,我跑一趟好了,我还有事要和大伯母说的......”她像是要说悄悄话似的保住裴氏的手,踮起脚凑过去,“大姐姐的婚事不是要定了吗?我想着,我和采蘅到底是做妹妹的,还是要备一备礼才好。大姐姐的事一直都是大伯母在办,还需问一问大伯母的意思呢。”

  “还是你想的周全。这些事很该先问一问你大伯母。”裴氏拍拍她的肩头,想了想后便领了沈采蘅先走了。

  等裴氏和沈采蘅的人影不见了,沈采薇面上的笑影子都消了下去。她心里纠结的很,忍不住叹了口气,对着跟在身后的绿焦和绿袖说道:“走吧。”单单看宋氏那模样,怕是事情还不小。

  等到了门前,沈采薇略一犹豫,还是抬了抬手把丫头拦在了后面:“我和大伯母有事要说,你们就在门口等着好了。”

  绿焦和绿袖低头齐声应了声事,恭恭敬敬的和门口候着的丫头一样立在两边。沈采薇让丫头进去通报,自个掀了帘子进去。

  宋氏正坐在上面翻看着近来的账册,面上神思深深。她见了沈采薇这模样,眉间微微蹙了蹙,仿佛掠过一丝苦笑,随即便伸手一招:“行了,别愁眉苦脸了。看你这模样,怕是猜到了一些。”

  沈采薇犹豫了一下,还是顺着宋氏的模样走了过去。听了宋氏这么一句话,沈采薇的心也沉了一沉,压低了声音:“是三叔那里出事了吗?”

  需要让宋氏这时候回沈家,还要瞒着裴氏和沈老夫人的事,怕不是小事。认真一想,出了沈三爷的事,怕也没有别的事了。

  宋氏垂了眼看着面前面带忧虑的侄女,伸手抚了抚她的头顶:“去福州的船出了事,上头的人都不见踪迹。不过,这种时候,没消息就是好消息,你要对你三叔有信心。”

  沈采薇咬了咬唇,好一会儿才道:“听说如今城中店铺关了不少,许多官兵都缺衣少食。大伯母,不如我们摆几个摊子,施粥送药,也算是积福求个平安?”这是她早就有的心思了,沈三爷的事却是叫她下定了决心。

  宋氏勉强一笑,摸摸她的头:“你能这样想,很好。”她思忖一二便道,“这样吧,我从公里拨出一些银子给你,你和三娘试着上一上手,也算是锻炼一二。”

  沈采薇点了点头,应了下来:“嗯,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采薇有做的不妥当的地方,还需大伯母帮衬呢。”

  宋氏点点头:“放手去做吧,有我呢。”

  沈采薇心里有了事,面上也没了原先的笑意。她忍着烦恼和裴氏商量了一下施粥送药的几个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点后便告辞了:“婶婶必还是等着呢,我就不多留了。大伯母您也忙了一日,今日还是早些歇下,养好了身子才有后面的事呢。”

  宋氏见她不忙不乱的样子,不知怎的忽然想起那句“没妈的孩子早当家”,心里一酸,看着沈采薇的后背,在后面轻轻的加了一句:“二娘,你也别想得太多。你年纪还小,自己都还是孩子,无论有什么事,都还有我们大人在前头呢,别怕......”

  沈采薇本已经走到门口了,听到这一句话,险些落下泪来。

  因为有了前一世,而这一世的父母又皆不在身边,她一贯都不拿自己当孩子。裴氏本就是个甩手掌柜,能够能管好自己便很好了,哪怕有余下的心思也多是放在不让人放心的沈采蘅身上。还从未有人如宋氏这般,轻言细语的说上一句“别怕”。

  所以说,孩子都是宠出来的。就如恃宠而骄——有宠才有娇。

  沈采薇转身朝着宋氏礼了礼,然后才掀了帘子出门了。

  ☆、66

  沈采薇心情不大好,晚上也睡得不怎么好。她一会儿想着沈三爷若是出事了该怎么办,一边又觉得自己这样想是在咒沈三爷。虽然锦缎软枕软软的,锦被亦是触手光滑,可她就是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

  正好今夜月色极好,那银色的月光宛若银河之水从天空铺洒下来,把屋子都照得亮亮的。守夜的丫头本是起身要去关窗却叫沈采薇给拦下了——有光照着,她心里头反倒安宁些。

  沈采薇一个人躺在床上,睁着一双眼睛看着床帐上头的牡丹花。她心里烦的很,忍不住伸手挠了挠,那花绣的精致,被她这么一挠,丝线毛糙起来,反倒是更显目了。沈采薇憋了一口气,干脆再接再厉的去祸害牡丹花边上的绣着的小蝴蝶。

  她不知道的是,就是在今夜里,李景行正随着一大群的人一起乘着小船下江去。

  依着李从渊和颜步清的计划,在不知援兵的情况下,实在是不好再拖延下去了。再说松江守了这么久的城还未主动出击,此时趁着夜色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说不准还真能叫倭寇吃个大亏。

  颜步清从城中调了百余艘小船,每艘床上都备了成堆的干燥柴草以及一些硝药和柴油。三五小船结成一对,四下分开下水,后头则有炮船压着。等着小船围住倭寇的大船便可以火攻之,待火光扑腾而起,城上守城的官兵也会跟着放火箭,如此一来,倭寇必是要吃个大亏。

  李景行到底年纪轻,颜步清又顾忌着李从渊,便把他放在后头的炮船上,好歹安全一些。

  这也是李景行此生第一次参战,他穿着李从渊早就替他备好的玄色甲衣坐在船头,肩头披着如丝如缕的月光,神色也冷的宛若船下的江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早有准备,越是事到临头,他反倒越是冷静自若。

  边上的士兵悄悄瞥了一眼,哪怕现在气氛紧张,心里头也依旧忍不住嘀咕了一下:长得这样俊俏的少年郎倒是少见。只是,打起仗来可别拖了后腿才好。

  倭寇的船大部分都留在岸边,不过他们远道而来,基本的警惕心还是有的。虽然有一部分人都去了岸上休息整备,但还是留了一大部分的人在岸边以及船上巡逻护卫。

  大约也是天从人意,此时正好空中有乌云飘过,遮了半边的月轮,月光也被遮去不少。一片一片的芦苇丛随风摇摆,发出细碎交触声。那些早有准备的小船皆是趁机往倭寇的大船靠了过去,依照计划开始火攻。

  一时间,火光摇晃,还留在船上的倭人都惊起了,叽叽哇哇的叫着往小船射箭。因为倭寇的大船上皆是配了精良的火炮,很快便有炮声响起,每一声炮声落下,就有不少小船被打沉。然而很快便又更多的小船凑了上来,接着往大船上扔火药,点火。

  岸边留守的倭人则是分了两边,一是去打水扑火,一是往小船的人射箭。还有悍不畏死的倭人,就穿着短小的皮衣,拔出长刀就往小船那边跳,刀光箭影,火光便如一条游于江面的火龙,肆虐而起,所到之处,火花四溅,人声惨淡。

  这一刻,整个江岸边都被照得宛若白日,就仿佛是焰火照亮了半边的夜空。

  李景行就站在后面的炮船上看着前面的战局,他抿了抿唇,本就俊美的面容显得冷淡而肃杀,一如冰封万里的冬日,冷然的道:“开炮吧。”

  边上的官兵连忙起身去开炮。

  李景行就立在船头,拿了自己的弓箭。乌黑的箭头上绑着浸透了油水的绢布,点了火,然后弯弓一箭而出。

  他射的是最中间的那艘大船,因为被围在最中间,那些小船都接近不了。而那看上去像是倭寇头领的人就站在那艘船上,此时就站在甲板上,大声的指挥着倭寇作战扑火。

  倭人看上去矮小而凶蛮却极有服从性和纪律性,很快就在头领的指挥下稳住了大局。加上他们打起仗来悍不畏死,都是宁肯凭着自己被砍一刀也要杀人的凶性,一近人身,更是挡也挡不住。

  李景行一连射了五箭,一箭射在大船上头的大旗上,接下来的四箭皆是往那头领身上去。

  那倭寇的头领先后躲过三箭,因为最后一箭角度刁钻,只得在甲板上打了个滚。他自觉丢了大面子,恨恨的叫嚷了一句,然后就立刻让边上的一艘船往李景行所在的船上开炮。

  李景行侧头和官兵交代了一句:“你尽量把那船往城墙那边引,墙头那些火箭和火球射下来,必是可叫那倭人和船只有去无回。”

  那官兵看得目瞪口呆,心里还在为李景行这出神入化的箭术诧异,忍不住脱口问道:“那李公子你呢?”

  李景行一笑,不远处的火光把他的脸映得通红:“我再换一艘船。”

  他话声落下便干脆利落的拿着弓箭,下水往边上的另一艘船游去。等他上了船,便接着往倭寇首领那里射箭。虽然知道对方身手还行,离得这样远大约是射不到对方,但李景行就像是故意要惹怒对方一般,一连几箭皆是往对方身上射,不一会儿就把人气得如同猴子似的又蹦又跳。

  很快,又有一艘船被指着往李景行目前所在的炮船这里来。

  李景行交代了几句边上目瞪后呆的官兵,自己又接着跳下了船。这一次,他却没有再往边上的船上去,而是闭了口气,一鼓作气的往倭寇首领所在的大船游去——适才对方一气之下调了两艘大船出来追击,一时之间外围就有了空隙。